我校于菲菲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4- 03- 01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于菲菲教授合作完成的“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研究入选。

利用AT1成果培育的甜高粱在宁夏平罗盐碱地生长情况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碱土的过程。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其中高pH的苏打盐碱地约占60%。据估计,约5亿亩盐碱地具有开发利用潜能。长期以来,我们对植物耐盐碱性的机制认识尚有不足,阻碍了耐盐碱作物的培育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等研究团队合作利用起源于非洲萨赫勒高盐碱地的高粱自然群体材料定位克隆到一个与耐碱性显著相关的主效基因AT1,并揭示了AT1在碱胁迫条件下调控水通道蛋白磷酸化水平来促进植物细胞中H2O2的外排从而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在盐碱地进行大田实验发现,基于耐盐碱等位基因AT1改良的作物耐盐碱能力显著提高,其中水稻、高粱和谷子等粮食作物均有效增产20%~30%。该研究为综合利用盐碱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链接:https://news.cau.edu.cn/zhxwnew/c75e072275b545199e0eece395e19684.ht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