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特色产业科技支撑——中国农大草业学院创新打造“全链条组团式”科技帮扶模式
2022- 10- 31
【编者按】近日,学校第2022-34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管理与保障措施》。会议强调,学校党委要把做好科技特派团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科技特派团工作,同时要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解决乡村振兴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科研优势,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向重点帮扶县转移转化,切实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要通过向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企业的沟通联络,进一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农大智慧和力量。
新闻中心特此编发中国农大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打造“全链条组团式”科技帮扶模式的事迹。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刚刚观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滩羊妈妈寇启芳赶忙拨通了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玉柱教授的电话,“玉老师,好!刚才总书记在报告里提了三个优先发展,一是人民健康、二是农业农村、三是教育,这跟咱们的合作密切相关啊!”
玉柱紧忙接茬说“是啊!我也认真听了,把咱的饲草搞好,喂好羊,肉就更安全,大家吃了更健康,羊也能卖出好价钱,牧户的生活就更幸福呀!再告诉您个好消息,咱们一起申报的课题刚刚获批了,我的研究生可美了,以前愁着北京宁夏两头跑,现在在您的种羊场里就能毕业了!”
“太棒了!对了,玉老师还得求您个事儿,我选育的雪花羊肉滩羊可能在品系改良上还有些问题,听说你们中国农大的教授在育种方面搞得不错,能不能帮着牵个线?”
“好,等我回信,我找书记商量一下哈!”
玉柱与牧民
今年5月宁夏科技厅下发《关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的实施方案》后,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就主动与对口帮扶的西吉县和红寺堡区进行对接,积极行动组织团队到当地开展调研了解情况,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种养殖户共同谋划科技帮扶工作。
宁夏滩羊产业是昔日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也是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六特”产业之一。随着全区养殖基地规模不断增大,饲草料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优质饲草短缺成为制约滩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张英俊给农牧民做培训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围绕宁夏草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研究,以立草兴农为使命,为宁夏这片土地上注入了全新的草业科技动能,助力当地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院长张英俊说。
为全面助力宁夏滩羊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瞄准优质饲草关键生产环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团队优势,不断研发适合宁夏地域特点的饲草品种选育、草种生产扩繁、饲草丰产栽培、牧草病虫害防治、饲草加工转化和新型牧草资源开发等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组团式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深入挖掘滩羊文化、积极发展观光养殖和综合利用生态草木,积极推动滩羊养殖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探索创新校地合作新机制,努力打造“全链条组团式”的科技帮扶新模式。
于菲菲
“旱作地区饲草要想丰产稳产,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于菲菲教授长期关注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在平罗县筛选耐盐碱饲草甜高粱品系,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不断培育耐盐碱新品种,在荒碱滩上种高粱,不但提高了盐碱地的产能,还有效改善了当地土壤盐渍化问题,而且基于这些工作,于菲菲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入选了2022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毛培胜
“解决苜蓿种子生产企业卡脖子问题是保障饲草种植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毛培胜领导的团队长期致力于饲草种子扩繁技术研究、优良品种的繁殖世代管理等,与宁夏当地院所合作,在银川市、固原市、盐池县、平罗县等地构建了苜蓿种子扩繁示范基地,持续开展了苜蓿种子田播种、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推广,为企业种子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制约种子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如何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是基层生产中核心的问题。”张英俊带领团队立足于宁夏草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在西吉县、红寺堡区推广禾-豆饲草间作技术和免耕补播豆科牧草技术,提升饲草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对种草养畜的科学认识,有效提高县域饲草供应能力,促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吉县委副书记邵剑波表示,西吉县草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只有从根上提升农户良好科学素质,牧草的品质和产量才能有保证,才能有效促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感谢专家团队给我县草产业送来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技术。
班丽萍在苜蓿地讲授病虫害防治
“科技帮扶必须要有针对性,提出的方案才管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班丽萍团队扎根基层一线,在宁夏平罗积极开展饲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向农牧民介绍玉米、苜蓿和燕麦等饲草作物常见病虫害特点,推广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宁夏农垦集团茂盛牧场的种植户说道“一旦发生病虫害,苜蓿就会减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治疗病害和虫害,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如何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打心里感谢这些专家能来指导和帮扶我们。”
“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到现在的组团帮扶,有了学院党委的支持和保障,让我们干起来更省劲、也更带劲,能更集中精力把技术、智力、管理等要素推向一线,让农牧民的技术硬起来、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玉柱长期从事优质饲草加工利用研究,他率领的团队结合宁夏饲草资源和滩羊营养需求,在盐池县和红寺堡区示范推广优质青粗饲料加工调制、日粮科学配制、全混合日粮加工饲喂等新型技术,精准开展实用培训,把技术送到田间,把人才留在地头。
红寺堡区科技局副局长康磊表示,通过开展科技帮扶工作,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帮助地方科学调整和优化县域种植结构,倡导大力发展草畜绿色产业,充分调动农牧民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让农牧民的技术硬起来、钱袋子鼓起来,更让农牧民的脑瓜子也活起来,有利地促进了地方滩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团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党委书记李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主动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两军’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业中,把高水平论文写在美丽祖国的大地上。我们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校地联动的新桥梁,不断完善我们‘全链条组团式’帮扶模式,把专家团队组织得更强、把产业链条延伸得更长,在与宁夏人民一道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的过程中,全面推动学院党建提质增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