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181班2021暑期认知学习实践日记

2021- 07- 22

2021年7月13日,在黄顶老师的带领下,草业181班的同学踏上了前往沽源国家野外站的旅途。一路上,带着对实习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同学们一边望着车窗外的风景,一边感叹自然风光之美妙绝伦。到达目的地时,倾盆大雨虽为同学们带来了些许不便,却也无法浇灭同学们如火的热情,依然对小学期的生活充满期待。

此次实习由黄顶老师与邵新庆老师带队,前期由黄顶老师与张运龙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牧场规划相关内容的实习与参观;后期由邵新庆老师与刘苗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草原生态相关指标的调查与测量。


认知与实践 亲身感悟草业发展变迁

在前半段实习过程中,黄老师与张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不同处理方式下植物群落的生殖生长调查,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处理,包括割草场、冬春放牧地、夏秋放牧地以及永久围封地四个场地的调查,观测各个样地各种植物的生殖枝、营养枝枝条数等指标,最后经数据共享,得出统一的结论。

同时,老师们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现代牧业、秋实草业等专业相关的企业,为同学们讲解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牛奶品质的判断依据等专业相关内容,老师还着重带领大家体会各企业“跟党走”的优良党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随后前往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观察湿地动物,感受湿地植物的丰茂,了解坝上湿地保护,草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知识;来到锡林郭勒,了解草原地带性的差异以及植物优势种变化,亲眼目睹了内蒙草的风光。

老师们还为大家讲解了牧草适口性评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估测、草地载畜量的测定与估测、草原放牧演替等实验的设计方法与知识,最后为同学们留下了牧场规划的设计作业,在设计牧场经营方案的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同学各抒己见,分别设计出各自的方案,以盈利为前提,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组合方式。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二十年来沽源野外实验站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窗口,回顾了草业发展的变迁历程,不禁为多年来一代代草业人的努力奋进而感到由衷的敬佩。


与自然相接 亲手操作书本教化内容

在后半段的学习过程,邵老师与刘老师陪伴同学们进行了关于草地生态的许多相关试验。起初,同学们以探索冷蒿和星毛委陵菜两种植物的分布格局,了解了草原群落分布格局的变化与测定方法;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也一起与草原植物特有的结构——“根鞘”见了一面,并将它绘入画中,详细了解根鞘的保护作用及内部结构;随后,同学们完成了群落变化与土壤水分变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试验与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等试验,收获颇丰;最后,大家回顾生物统计学的知识,运用所学自主设计样方,进行氮沉降试验。总得来说,将书本所教化的内容写进现实,通过实践来巩固新知,是一种无比新奇的体验。


白云共长天 欢声笑语伴着满院飘香

为躲避屋内的闷热,同学们往往会坐在院子的阴凉处,抱着学习工具,听着山间的风,讨论着今天的试验结果,复盘一下今天的调查过程有何不妥、数据处理方式是否得当;R语言的代码又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柱状图做的矮矮胖胖。如若讨论得顺利,到了傍晚,或许会组一局惊险刺激的狼人杀,或许约上几位好友、同老师一起打几场篮球;或许会围成一圈,踢踢毽子,活动活动身体,等待晚餐的到来。那段时光伴着晚霞,充满活力与祥和,令人心安。

说到晚餐,就不得不夸赞一下食堂的饭菜,每天大家总会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感慨饭菜的美味:咸甜适宜的鱼香肉丝、炖得软烂的红烧羊排、清热解暑的绿豆汤......无一不是忙碌了一天的同学们所期待的内容。也难怪吃饭都开始“内卷”,在开餐前十几分钟,就早早地开始排起了队。这种美食的香气,一直持续到7月20日晚。夜幕降临,我们点燃篝火,展开一场简单而热烈的“篝火晚会”,伴随着同学的歌声和老师娓娓道来得故事,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草原文化,感受田园牧歌的豪放美感,同时也更加热爱草原,对于草原文化有了更加独特的见解。

小学期的内容已经结束,但我们恐怕无法忘记,那个夏天,山间吹来清凉的风、院子里激烈的讨论,教室里弥漫的书香与草原上肆意奔跑牛羊,还有那温暖且唯美的霞光。

文案:刘奕婷

编辑:任卓然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