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生刘军研究证明青藏高原是阻止沙漠蝗大规模侵入我国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2021- 12- 06
沙漠蝗虫 (Schistocerca gregaria) 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2019-2020年,沙漠蝗在东非、中东和西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大暴发,是近27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造成重大粮食损失。沙漠蝗群在2020年6月侵入到邻国尼泊尔的51个区。中国国内对于“沙漠蝗能否大规模跨越青藏高原,入侵到中国为害造成粮食损失?”表示了极大的关切。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刘军克服了疫情严峻、高原缺氧等种种困难,于2020年7月至10月,在尼泊尔边境的西藏南部聂拉木县,开展了国际上首次对小股沙漠蝗群西藏边境地区调查研究(见图1)。证明沙漠蝗只有极少数可以借着河谷风沿着河谷爬上海拔高的地方,而且高海拔地区的低温和高湿不利于沙漠蝗成虫的发育和生存,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见图2)。因此,即使在夏季西藏高原也是沙漠蝗无法克服的天然屏障,回答了沙漠蝗是否可以跨越青藏高原大规模侵入危害的重大社会关切,也为今后我国和国际上面对沙漠蝗的暴发边界,以及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以题目为:Desert Locust Stopped by Tibetan Highlands during the 2020 Upsurge,发表在 Agronomy 2021, 11(11), 2287;
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1112287。
图1:(左)沙漠蝗取食荞麦;(右)刘军在高原沙滩调查取样
图2:沙漠蝗借河谷风沿河谷极少数爬上高原,但是在高原低温高湿低氧的情况下难以生存和繁殖。
刘军是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草地植物保护团队的研究生。该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创制了蝗虫微孢子虫系列蝗虫防治生物农药及其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构建蝗虫监测和防治指挥信息平台,研制协调应用系列生物农药的蝗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多种关键技术,解决了暴发迁移性蝗虫的生物防治重大国际技术难题。“蝗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成果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团队成员在昆虫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IF=19.686)撰写了“Locust and grasshopper management”综述,该文系统总结了50余年来全世界蝗虫防治理论和技术的进展、提出了未来蝗虫防治发展方向,介绍了我国蝗虫灾害防治理念和研制出的重要防治技术,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2020年年初巴基斯坦蝗灾告急,该团队的成员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紧急援巴治蝗工作组成员,多地考察研判,分析灾情,为巴方设计了蝗灾综合防治方案得到巴方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国内及世界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目前该团队正在积极探索蝗虫生物防治和行为控制新技术,希望能为我国和世界蝗虫灾害的防控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