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农校】深耕农牧一线,感悟产业脉搏——草业本科生党支部、教职工第一党支部赴塞北管理区开展"全覆盖 双提升"联合共建党日活动

2025- 07- 03

在迎接学校"双甲子"校庆之际,为充分做好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深化“全覆盖 双提升”品牌建设,切实加强学院“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强化本科生理想信念教育及专业知识水平。2025年7月,草业本科生党支部与教职工第一党支部赴塞北管理区联合开展"假期农校"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支部共建为纽带,旨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助力牧区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一、了解奶业生产流程,探寻生态循环路径

团队首站抵达现代牧业塞北牧场,深入了解地处"农牧交错带"、"奶业黄金带"的奶业集中区发展模式。该牧场奶牛存栏量达4万余头,自成立以来持续实施粪肥还田,配套建设喷灌、管道等施肥设备,形成"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粪肥还田"的生态循环体系。牧场构建了集饲草种植加工、奶牛养殖、原奶初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农业订单经济模式实现饲草种植与牧场养殖的精准对接。

在生产现场,团队参观了牛奶挤压生产装置及智能化养殖系统。牧场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奶牛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繁殖育种、健康监测、环境调控等环节的数据化管控。作为我国重要的荷斯坦奶牛养殖基地,牧场在应对近几年奶业市场波动中,持续强化"草-牛-奶"产业链协同,通过提升饲草供给质量、优化养殖效率、坚守安全健康标准,稳固奶业发展根基,展现了在人口密度低区域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业的典型经验。


二、科技赋能草场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

在草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团队实地调研了退化草地修复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园区集中展示了退化刈牧草地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包括原状覆播地力提升、免耕补播修复、空斑智能识别与无人机补播、土壤有机碳固持促进等核心技术,以及农牧交错带高产高效人工草地实验、苜蓿耐塞耐盐碱种质筛选、新型种子包衣研发、小粒种子精准排种等关键技术模块。

塞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高云森专程看望实习团队,结合草业科研实践提出殷切期望:一要做有情怀的人,秉持对农业的热爱,守护草地生态,传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培育草种的奋斗精神,以科技力量应对气候挑战;二要做敬业的人,夯实专业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草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在退化草地修复、草种培育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他强调,情怀是投身农业的初心,专业是敬业奉献的基石,希望大家做到二者结合,积极为农业发展做贡献。

三、亲临草原了解生态保护实践成效

团队赴河北黄土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实地考察,直观了解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公园建设有效提升草原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队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刻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

四、筑牢种源安全的农业科技防线

在弘基种业,团队深入温室与加工车间,调研马铃薯脱毒种薯培育及加工流程。企业通过茎尖剥离、病毒检测等组培技术,建立马铃薯脱毒繁育体系,有效隔断土传病害传播链条,显著提升种薯质量与产量。智能温室搭载环境调控系统,为脱毒种苗提供精准生长条件;加工车间配备自动化流水线,构建了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种源保障。

通过走访现代牧业、草业园区、草原自然公园及种业企业,党员师生深入一线了解农牧产业发展现状,切身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接下来,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多项活动,践行“小草大业,笃行致远”的院训,以实际行动认识草业,了解草业。

推荐新闻